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基层动态

向“绿”而行 看“黑山”如何变成“花果山”——山东煤科院地质研究所矸石山生态治理侧记

作者: 刘海燕 李振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1日   来源: 山东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夏日的傍晚,微风轻佛,纳凉的人们三三两两沿着蜿蜒的登山小道拾级而上。山上树影婆娑,高高低低的灌木丛错落有致,林间还有盛开小花如星星般在草丛中眨眼。你是否觉得这里是某城市高档社区的生活场景?实则非也。这里坐标是山东能源集团某矿,人们登的这座山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山,而是一座煤矸石堆成的山。若干年前这里可不是如今的模样,那时这山是黑色的,下雨淌黑水,刮风尘满天,周围的居民是唯避之而不及。如今它旧貌换新颜,华丽地蜕变成了一座花果山,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它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lQLPM41WKKbpjGjNAjbNAyCwjHU7MlMTJJQE7jX_2oAxAA_800_566

据悉,该矿建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建矿以来在掘进、采煤、洗煤过程中排放的矸石山露天堆积,先后形成两座矸石山,不仅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千年大计。煤矿发展要坚持生态、绿色,让矿井职工群众共享“绿色之美、生态之福、经济之益”成为广大煤矿企业的共识,如何对矸石山进行生态治理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lQDPM5d2N_yFrGjNAkrNAyCwE5b_28g15T8E7jYAgkAxAA_800_586        矸石山的生态治理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施工、维护等众多环节,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山东煤科院作为一家为煤矿企业生产服务的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绿色矿山建设,设有山东省生态矿山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提出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效益优先,关注经济效益的总体思路,这与矿方的想法高度契合,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根据整体规划方案,在初步覆土抑尘的基础上,勘察矸石山及周边区域地形、地貌和植被分布现状,本着“因地制宜、分步治理”原则,按照“山、水、林、田、湖”的生态理念规划设计功能区,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突出“区域特色、动静结合、相辅互补”的生态治理目的,采用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园林生态建设。利用已有地形地貌,把矸石山及周边地区划分为休闲观赏区、健身运动区、生态护林区、疏林草坪区、特色采摘区等五大区域。前期通过覆土加厚,山体毛石磊堰,修建上山道路、景观平台、排水沟及蓄水池,铺设安装现代化的喷淋管道,周边场地进行植绿防护;中期进行山体绿化种植、大棚养殖采摘、池塘鱼类放养;后期进行苗木浇灌、补植增植、修剪绿篱树木、山体亮化等。各方精诚合作,项目推进顺利。

lQDPM4CnQ0EQbGjNAljNAyCwGHb9v_Bf1igE7jYAPIAxAA_800_600        据项目负责人之一,山东煤科院地质水文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岳尊彩介绍,该项目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生态修复智能化技术,建立矸石山温度实时检测智能系统,可集山体数据采集、分析、云分享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设立安全临界值,环境指标智能监测与实时动态显示,并自动开启超温报警和洒水装置,手机APP、户外LED屏幕信息同步更新,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如今的矸石山,枫叶、法桐、银杏、丁香等数十种树木郁郁葱葱,在山顶的观景台可俯瞰整个园区,观鱼翔浅底,听松涛鸟鸣;山下修建了可供游人采摘的草莓、西红柿等蔬菜大棚,用蓄积的雨水和处理过的矿井水建起了垂钓区。后来又配套了休闲娱乐设施,逐渐成为居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文中开头的场景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

lQDPM5d2N_aPy2jNAhTNAyCwVbHLAZR-jDQE7jX_csAxAA_800_532        经过不完全测算,该项目完工后,较前期年年整治滑坡、加固覆土等投入相比每年为矿方节约费用约300万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矿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力促进了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消除了煤炭企业负面形象,具有积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山东煤科院不仅在煤矸石生态治理的路上走在前列,在矿区生态治理的路上亦是引领者。在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重建与开发利用、土地生态修复、矿井水高效处理、碳排放检测等领域中将继续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向“绿”而行,依“绿”而为,以科技为马,勇做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领航员。